高新技術企業專屬福利!增值稅加計抵減,這3個硬指標必須達標
2024 年,國家針對先進制造業的增值稅加計抵減政策持續發力,符合條件的企業可按當期可抵扣進項稅額的 5% 抵減應納稅額,年減稅規模超千億元。但這項政策并非 “普惠紅包”,而是高新技術企業的 “專屬福利”—— 只有同時滿足3個核心硬指標的企業,才能解鎖 5% 抵減紅利。本文將拆解關鍵條件、實操要點及達標策略,助您精準對標、高效申報。
一、必須是 “高新技術企業”(含分支機構)
(一)高企資格:政策享受的 “入場券”
1.認定標準剛性要求
需按照《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管理辦法》(國科發火〔2016〕32 號)認定,持有有效期內的高新技術企業證書。
非法人分支機構可隨總公司一并申報,但分支機構需屬于制造業行業(行業代碼以 “C” 開頭)。
2.資格有效期與政策享受時間
2024 年全年有效:享受時間為 2024 年 1 月 1 日至 12 月 31 日;
2024 年到期并重新認定:新證書生效后,享受時間可延續至 2025 年 4 月 30 日;
2024 年新認定企業:自認定通過日起,享受時間至 2025 年 4 月 30 日(以證書有效期為準)。
(二)實操要點:高企資格自查 3 步走
1. 證書有效性核查
登錄 “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管理工作網”(http://www.innocom.gov.cn/),在 “企業注冊信息管理” 中查詢證書狀態,確保 “發證日期” 至 “到期日期” 覆蓋政策享受年度。
2. 分支機構同步認定
若設立非法人分支機構,需確認分支機構所屬行業為制造業(如 “C34 通用設備制造業”),且總公司已將其納入高企認定范圍(分支機構不單獨認定,隨總公司資質生效)。
3. 資格到期補救方案
證書到期前 3 個月重新認定,避免因資格失效導致政策中斷;
若 2024 年未通過重新認定,已計提的加計抵減結余可繼續使用,但無法新增計提。
二、必須是 “制造業一般納稅人”
(一)行業分類:精準匹配 “C 類制造業”
1.國民經濟行業代碼 “C 類”
制造業涵蓋 31 個大類(如 C13 農副食品加工業、C39 計算機通信設備制造業等),需在高企認定系統中填報的 “所屬行業” 為 C 類。
常見誤區:避免將 “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(M 類)”“建筑業(E 類)” 等非制造業行業填入。
2.稅務登記身份
必須為增值稅一般納稅人,小規模納稅人無法享受加計抵減政策(需先完成一般納稅人登記)。
(二)實操要點:行業分類查詢與修正
1. 查詢工具
通過國家統計局《國民經濟行業分類》(GB/T 4754-2017)官網,輸入產品名稱查詢對應代碼(如 “汽車零部件制造” 對應 C3670)。
2. 系統修正流程
若高企系統中行業分類錯誤,進入 “企業基本信息修改” 模塊,提交行業變更申請,經認定機構審核后同步至加計抵減申報系統。
三、制造業產品銷售額占比>50%
(一)銷售額計算:3 大核心規則
1.統計范圍
僅計算制造業門類產品銷售額(即 C 類行業對應產品),非制造業收入(如技術服務、不動產租賃等)不計入。
銷售額為不含增值稅金額,需與企業增值稅納稅申報表(主表第 1 行 “按適用稅率計稅銷售額”)一致。
2.占比公式制造業產品銷售額占比 = 制造業產品銷售額 ÷ 全部銷售額 × 100%? 例:某企業 2023 年全部銷售額 1 億元,其中制造業產品銷售額 6000 萬元,占比 60%,符合 “>50%” 要求。
3.分支機構處理
增值稅匯總納稅企業:需匯總總公司與分支機構的制造業銷售額;
非匯總納稅分支機構:分支機構單獨計算銷售額占比,達標后可單獨申報。
(二)實操要點:銷售額合規管理 3 步曲
1.收入明細拆分在財務系統中設置 “制造業產品”“非制造業產品” 二級科目,按月統計銷售額,避免年度匯算時臨時拆分數據。
2.憑證留存要求
銷售合同:明確產品所屬行業(如在合同中注明 “屬于《國民經濟行業分類》C35 專用設備制造業”);
發票備注:建議在發票備注欄注明產品對應的行業小類代碼(如 “C3960 通信設備制造”)。
3.臨界值應對策略
若占比接近 50%(如 51%),可通過調整銷售結構提升制造業收入(如剝離非核心的服務類業務);
若當年占比不達標,可聚焦下一年度銷售規劃,確保達標后再申請納入政策清單。
四、3大高頻誤區與解決方案
(一)誤區 1:“只要是高企就能享受,無需管行業”
真相:必須同時是制造業企業,若高企所屬行業為 “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(I 類)”,無法享受政策。
解決:通過高企系統修改行業分類,確保為 C 類制造業后再申報。
(二)誤區 2:“出口業務銷售額可以計入制造業占比”
真相:出口貨物勞務對應的銷售額仍計入制造業占比,但出口業務的進項稅不得計提加計抵減額(需單獨剔除)。
操作:在進項稅抵扣時,將出口業務發票標記為 “不參與加計抵減”,避免稅務風險。
(三)誤區 3:“分支機構獨立申報,無需關聯總公司”
真相:分支機構需由總公司統一提交申請,或在總公司未匯總納稅時單獨申報,但必須關聯總公司高企資格。
流程:總公司申報時選擇 “未設立匯總納稅分支機構”,分支機構方可在系統中獨立創建申報材料。
五、政策延伸:達標后的 “隱藏福利”
(一)與高企 15% 所得稅稅率疊加享受
成為先進制造業企業后,可同時享受高新技術企業 15% 企業所得稅優惠,形成 “增值稅 + 企業所得稅” 雙重節稅效應。例如,年應納稅所得額 1000 萬元的企業,僅所得稅即可節省 100 萬元(25%→15%)。
(二)優先納入政府扶持清單
進入先進制造業企業名單后,可優先獲得工信部門的融資對接、技術改造補貼等配套政策。
達標攻略:3 步走實現政策紅利最大化
1.資格診斷:通過 “高企認定網 + 納稅申報表” 雙維度自查,確認高企資格、行業分類、銷售額占比是否達標;
2.數據治理:建立制造業收入臺賬,規范發票與合同管理,確保申報數據可追溯、可驗證;
3.動態跟蹤:關注省級工信部門發布的政策解讀會,及時獲取申報系統更新通知(如 2025 年申報時間若調整,將提前 30 天公示)。
先進制造業企業增值稅加計抵減政策,是國家對 “高企 + 制造業” 雙屬性企業的定向扶持。企業需緊扣 “高企資格、制造業身份、銷售額占比” 三大硬指標,通過精準規劃與合規申報,將政策紅利轉化為實實在在的成本優勢。立即啟動資格自查,搶占 2024 年最后申報窗口期,讓 5% 的抵減優惠成為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助推器!
免費福利:私信回復“加計抵減”,領取《高新技術企業自評表》!
限時服務:前50名企業可享“1v1政策診斷”,定制補貼方案!